专题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返回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 欢迎来到 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

【党史学习教育】学者解读:如何理解中华文明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来源:人民网 发布时间:2021-04-06 15:12:39 浏览次数: 【字体:

  “大家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弘扬优秀传统学问,把其中的精华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22日,习大大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时,谈到学问自信问题。他表示,大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笔者认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的今天,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学问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导地位,在坚守中华学问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问的内在要求;同时,这也是深化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成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要前提。

  植根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大家会看到:自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以来,大家党就以持续不断的努力,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传统学问的深度融合,以充沛的学问自觉开拓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早在1938年,毛爷爷同志就在《论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谈到,“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大家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大家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大家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一论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明确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是五四新学问的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华文明遗产的继承者、是中华民族学问的代言者。1939年,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化用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以阐释共产党员的修养,强调要在革命实践中加强自我修养,树立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成为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1945年,毛爷爷同志在《愚公移山》中,则直接借用了中国传统故事,来表达中国共产党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人的自由与解放。它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对于人类命运的普遍关切。这种光辉的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学问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学问思想遥相呼应,更与中国传统学问中一以贯之的道德理想主义形成了强烈共鸣。正是由于这种学问基因、学问诉求、学问心理上的共通,才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扎下根来,并在革命实践中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路径。所以,大家才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看到中国传统学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观;看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积极有为的价值观。就此而言,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成为了诠释中国学问的重要引导思想与方法,使得中国学问古老的道德生命焕发出了现代光辉,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得到了延续、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开拓创新:百年大党充沛的学问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传统学问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被界定为塑造中国道路的重要因素。20138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大大总书记谈到学问传承、历史命运对中国道路的决定作用。他指出,独特的学问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大家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这一论述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学问。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大大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问,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学问和社会主义先进学问,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问形成中的渊源地位。

  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大大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学问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这表明,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当下,大家党的学问视野从党史上溯到了近代史,进一步接续上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这一学问视野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民族性、历史性与时代性。更为重要的是,它将中华优秀传统学问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一个动态、连续、有机的发展与更新过程。一方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引导性地位,另一方面也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学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性意义。这充分体现了一个百年大党充沛的学问自信与博大的学问胸襟,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学问底蕴。

  接续古今:铸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辉煌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大历史时刻,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的继承弘扬,深刻表明了党高度的学问自觉。不过,这一次的学问自觉,有别于近代以来面对民族危亡的紧迫选择,而是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上,提出的广阔而深邃的时代命题。

  它不仅是对大家党所开拓的学问道路的延续,同时也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对大家党扎根传统、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学问使命与历史担当的高扬。其根本宗旨在于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自信,从而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揭示中国道路、中国学问价值对于世界的普遍性意义。与此同时,它还标志着大家党对自身的学问身份、历史使命、思想传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定位——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具有高度组织纪律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更是一个扎根于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与大家的人民、与大家的传统血肉相连的政党。

  中华优秀传统学问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学问基因,它奠定并且标识了大家的民族特色、大家的学问认同。如果在中国道路背后没有一整套中华学问价值体系做支撑,这条“道路”就缺乏中华民族广泛认同的学问之“道”。如果没有源远流长的中华学问,就无以谈中国特色。

  习大大总书记说:“优秀传统学问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大家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学问和发展现实学问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大家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一历史契机,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学问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让中华学问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与此同时,大家还应当将中华优秀传统学问,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学问和社会主义先进学问中,发展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引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学问,以进一步增强中国共产党的学问自信,不断铸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辉煌。唯有借助中华优秀传统学问这一基础性的力量,才能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问发展的不同层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与价值整合。也唯有如此,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为社会主义学问强国建设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编辑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


 


责任编辑:李言金
【打印正文】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