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今天,立冬了!
前言:
立冬,冬天的开始。冬阳虽是普照,天气却日渐冰冷。或许此时的你正嘴角低垂,因思念着家乡、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而心生忧伤;或许此时的你正眉眼含笑,因想起每年落雪时一同嬉闹的玩伴而心生暖意,耳边萦绕的嬉笑声让你忘却烦忧;或许此时的你正望着身边相牵的朋友,这异乡的相识让你更珍惜友情的重量,两个人的冬季总会比一个人的独守温情得多;或许此时的你因突然念起戍卫边关的战士——那群最可爱的人而感到温暖,他们远离家乡、远离繁华,却甘之如饴、无怨无悔。周而复始的春秋冬夏,不曾停歇的四季流转,盛夏大家追逐奔跑,隆冬大家热情相拥。在这个季节的开始,不管你在惦念家乡或是思念亲人,不管你是追忆往昔还是顾盼今朝,请你展开双臂——让大家相拥在一起。
立冬情,家乡味
14144101 陈肖
又是一年立冬,一季冬天的开始。
喜欢立冬,因为这是我最爱的季节——冬天的开始。家里比较传统,每逢节气都会庆祝一番,立冬无疑是除春节外最盛大的。因为冬天到了,春节也就快到了,全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于是每逢立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期许的喜悦。
奶奶是家中最注重进补的人,立冬是个进补的最佳时期,因此大家家总能在立冬这天饱尝到“满汉全席”。一大早,家里便热闹起来,姑姑们都会回家一趟,陪着奶奶说说话,然后就开始到厨房忙活着。孩子们则在一起玩耍,偶尔去大人们的世界里捣乱一番。大家这些略大些的少年就会说说理想,讲讲笑话,说着趣事儿。偶尔,想进厨房搭把手,总会被老一辈们嗔笑着赶出来,他们更希翼大家这些晚辈坐在一块儿谈天说地,更想听到大家畅谈的欢愉。
我永远是盛宴开席时,家里第一个开吃的人,因为菜是轮番被端上来的,而我,就会坐在饭桌前等待姑姑们转身回去端下一样菜时开始偷吃,乐此不疲。每被姑姑撞见,快速把菜塞嘴里,然后嘻嘻地笑着。姑姑们都会佯装生气,眼里却是满满的爱意:“你都几岁了呀,还一直当小孩呢!”
在所有菜色中,我最喜欢的是老鸭汤,因为其中包含着浓浓的母爱,这是妈妈的拿手活儿。不甜不腻,刚刚合口。妈妈每次都会放党参、黄芪、枸杞、参片等一堆带滋补作用的草本植物,这份精挑细选的细心深深融入了汤里。妈妈很忙,很少在做菜上花功夫,唯独这道汤,妈妈却愿意花几个小时来完成。妈妈说,这是很久以前外婆在立冬时必做的汤,我想,妈妈是想要延续外婆的温暖,温暖所有的人。也正因如此吧,一直对食物都很挑剔的我,也爱上这道汤,爱上这立冬节气里最独特的味道!有一天,我也要将这份温暖延续,让身边所有人都感受到这份流传下来的暖意,家中立冬的味道。
立冬一到,妈妈的唠叨声也就会越来越多:“再带件外套,外面风大,多穿点,感冒了怎么办。”以前觉得妈妈的唠叨很可怕,可是长大后才开始明白,最可怕的不是唠叨,而是你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唠叨了。如今在外省读大学,我很珍惜每次要挂电话时妈妈的唠叨声,这是一份跨越省份的温暖,是我大学中最期盼的温暖!
喜欢立冬,喜欢家人陪在身边、守在身后,喜欢大家在一起的热闹,那么温暖、那么难忘。也曾害怕离家后的立冬,以为自己必定是那样孤独。可是,太多相亲相爱的人儿再次给了我家的感觉、爱的暖意,这个立冬,想起家乡味,也珍惜身边情。
亲爱的朋友们,出门时别忘了多带件外套,暖你,暖我,暖远方家人。
立冬时,归乡去
14144121 张明哲
又是一年立冬时,与往年不同的是,身边没有了父母家人的叮咛和“唠叨”,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可爱的同学相互取暖的身影。我想,上天让大家用与亲人的告别换来了自立的成长,这正是全天下父母所期待的吧。即便同样期许更加独立和坚韧的自己,但伴着初冬的寒意,忍不住想家,忍不住挂念。趁立冬,归乡去。
曾记得归家那天,当火车隆隆的开动,我知道离家已经不远了。
开学已经两个月之久,从未离过家的我心中的思念如烈火般灼人。在车上,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回家的场面——爸妈激动地抱住我,眼里含着久别重逢的泪水,哥哥和嫂子不断地嘘寒问暖,还有我那两岁半的小侄,奶声奶气地叫着“大大”。
经过了九个小时的路程,终于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许昌站。
凌晨四点,我走出车站,冷得瑟瑟发抖。想来,南昌到许昌,800公里,接近十个纬度。或许在南昌,我穿的还是单衣单裤,可许昌已经冷到不穿棉外套不能行的地步。一刹那,心中感慨,离家不过才俩月,重回故里时竟有种陌生的感觉。街景依旧熟悉,或许是温度,或许是心情,总有种恍若隔世的错觉。
轻开家门,被妈妈听到,仿佛对这种声音已经非常熟悉,她还是清晰地喊出了我的名字,一瞬间,心头被温暖环绕。
在家的一天,一切如我所想。爸妈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哥哥嫂子还是关怀备至。小侄子又长高了,吃胖了,更加顽皮了。我吃到了家乡菜,莫名的幸福感涌上心头。我回到最熟悉的篮球场,天气冰冷,打球者少之又少,回家的热情还是让我重温了曾经的欢乐。我去了母校,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自己也曾没日没夜地拼搏过,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南方的早晨有些许的寒意,但一见到太阳,冰冷随即逝去。北方的早晨不同,它是清冷的,带着刻骨的寒风,即使太阳升高,也被似哈气凝成的云遮住了光彩。北方的天冰冷,北方的风刺骨,但我还是喜欢这里,这里不仅有我最熟悉的一切,更有我最至爱的亲人。
相聚总是短暂,但最短的时间让我见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让我感受到了“离家倍觉故乡甜”的滋味。我更加觉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在南方,家人在北方,距离远了,亲情却更浓。我这温暖,他们那冰冷,温度变了,思念却从未变。立冬之际,希翼父母家人身体安好,不要总是挂记我、却忘了自己,我已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少年。
异乡的立冬,远方的亲人,思念让彼此间的距离更近、更亲。
立冬日,舍乡时
14144111 余小佳
两个月前,带着自己的行囊,迈着憧憬的步子,怀揣着一颗尚且青涩的心,走进了这座新的象牙塔——大学。
两个月里,大家对一切未知都充满了好奇。大家面对“百团大战”,对各种组织与社团充满了新奇感,莽莽撞撞地给生活添加了许多新元素。大家与别人分享着同一间宿舍,过上集体生活,不再是自己的小天地。大家走很长一段路去不同的教室上不同老师的课,班主任也不似高中那般盯大家那么紧,大家开始学着自己管理自己。
两个月后的现在,立冬。大家对大学的新鲜感渐渐退去,于是开始抱怨大学生活。一会儿觉得太闲,闲得无所事事;一会儿觉得太忙,忙得手足无措。大家有时和室友闹点小别扭,心里藏着无人说的委屈,有时慵懒地不愿去上课,甚至想着就此放纵自己。
两个月后的现在,立冬。大家突然发现大学生活与想象中不同。现在,同学相处的时间变得短暂,也再没人勒令你要上课认真听讲、仔细思考。一切都变了,大家,也在渐渐改变。
两个月后的现在,立冬。这座气候变化莫测的城市,也由酷暑渐渐转入隆冬。在这个需要温暖的季节,乡愁变得更重、更浓。于是,大家开始想念以前的生活,想念以前生活里的那些人。我翻着离乡时带来的相册,看着那些熟悉的人,那些熟悉的地方,满满的,都是回忆。心下决定,应该归乡看看。
有人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何其美好。我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归乡,其美更甚!踏上回乡的归途,静看窗外的风景,赫然发现,离开时那青绿的稻田已染上一片金黄。那任何一抹金黄,又添了一笔乡愁。客车缓缓止住,我终于又踏在故地上,内心的欢喜不言而喻。望着四周,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带着亲切感。沿着小径慢慢走回家,推门而入,熟悉的面孔,熟悉的物件,瞬间的温暖驱散了凛冽的寒意。
又一次离乡,这次不再有新奇的感觉,多的是几分不舍。头仍看向窗外,不知下一次回乡,这满满金黄的稻田又将作何颜色?
两个月后的现在,立冬。渐渐习惯了大学生活,找到了归属地——“远航”。是她,这个承载着大家希冀的地方,淡化了我的乡愁。她的氛围,让我感觉到家的温馨;她的成员,让我感觉到家才有的亲情。她,给了我家的温暖。两个月的时间,离乡、念乡、归乡、舍乡。在这满浸着寒意的南昌城,大家,在“远航”。
这里没有故乡的秀美风景,但却是我心中不可割舍的心灵之家。在这,念着远方家人,感受着家的温暖。一场说走就走的归乡之后,是情牵今冬相伴的“远航”。立冬,不算冰冷的开始,定会因“远航”的存在而带来整整一个温暖的冬季。
立冬时,边疆思
14229209 陶怡
立冬将至,天又寒了几分。戍疆战士们,你们还好么?我不知边疆的冬季是否有冬日阳光的沐浴,或是山光水色的渲染,但我知道,当年复一年的轮回到来,边疆定是冰冷而萧瑟的,而你们坚守于此,眼中满含坚定。
一个国家安定,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然而,在这份安定的背后,倾注的是戍疆战士们长期坚守的奉献之情。虽然我与你们或许没有半点交集,甚至从未相见,但我知道,上亿国人现有的安定离不开你们的贡献。正是因为可爱的你们,大家才能够与家人欢聚,享受辛福生活。我与你们或许没有血缘关系,但你们于我而言,亦是如同家人般的存在。
儿时一直以为“戍疆战士”那是古时才有的,也简单地以为现如今没有战争纷扰的生活本就是理所应当的。直至某日,和父母一块看央视的节目,那期正好在报道戍疆战士的生活,那一刻才明白,以前印象中的那个“理所应当”是多么幼稚可笑。那日电视机里出现的画面,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忘记。
在凛冽的寒风下,即便刺骨,你们依旧选择坚守;在艰苦的训练中,即便难熬,你们依旧选择继续;在浓烈的相思中,即便心酸,你们依旧选择忍耐。恶劣的气候,没有暖阳相迎,也没有热鸡汤相伴。日复一日的训练,饥饿侵袭,体累难言,没有母亲做的饭菜可食,没有舒服的小床可歇。浓烈的相思,渴望与父母相聚,与妻子儿女相拥,于是只能再次看那纸曾看过一遍又一遍的家书相慰。你们的生活原来是这样度过的,日子重叠,构成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你们可知,你们也是被惦念的。而惦念着你们的不止是你们的家人与朋友,还有许多如我一般,并不相识但依旧心系着你们苦与乐的“后天家人”。当你们吃着坚硬的干粮,我会感到心酸,当你们靠冰雪解渴,我会感到苦涩,当你们在刺骨隆冬依旧坚持训练,我会感到心痛。儿时曾学过“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角弓不得控”,那时还不太懂诗中所述的边塞是怎样的寒彻,至于“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述的荒凉孤寂,我更是难懂半分。如今时间的力量已显现,我渐渐懂得诗中所述。即便时代不同,但那番寒彻、那番荒凉与孤寂依旧是你们需抵御的吧。
亲爱的戍疆战士们,你们的无私你们的奉献我都懂得。我希翼你们知道,在这偌大的国土,心系着你们的人有千千万。立冬的一天是短暂的,但国人对你们的关怀从未消失。正如李白所言:“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立冬日,立人时
14031403 张韩昊
立冬,渐冰冷的天气。在落日的余辉中,夕阳的映照下,远方的路的尽头,隐约出现了一道身影,走近,看得出是一个少年,他应是这座校园的一个学生吧,斜挎着单肩包,一个人静静地走在路边,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一阵风吹过,道路两边的树叶不自觉地发出“哗啦啦”的声音。少年略感好奇地抬起头,似乎是在寻觅声音的发源地。忽然,少年的目光被一片树叶吸引了过去,远远望去,那片树叶平淡无奇,和周围的树叶一样,挺着枯黄的身躯,在寒风中摇摆,好像随时会从树上飘落,几次差点被风吹走,又几次被树枝拉回。凝视中,少年的思绪不禁回到了高考之后填志愿的日子。对于少年来说,那段日子过的并不愉快。父母的意愿是在本地上大学,原因很简单却又很充分:离家近一点回家方便,而且他们也可以更好地照顾少年。在父母的眼中,少年永远是那个在外面受了委屈要跑回家,向自己倾诉的长不大的孩子。不过少年却有着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这个世界很美,得到处走走。尽管在行走中会遇到寒风冷雨,会遍体鳞伤,但最美是山顶。少年明白父母的苦心,也曾几次动摇过,但最终还是决定了远行。他可以假装看不见父母的伤悲,却无法屏蔽心底的酸楚,可以做的只能是在心底默念:请原谅我的“不爱拘束爱自由”。
一阵寒风将少年的意识拉回了现实,他不禁紧了紧衣服,但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片树叶,终于,在少年一声浅浅的叹息中,那片枯叶最终还是被寒风吹落,那不是树的舍弃,而是心的放逐。树叶在风中盘旋着,虽然每次下落一点距离,便是会被风卷起吹向天空,枯黄的身躯在风中不住地颤抖着,却又一次次坚持着落向大地。少年的眼角不知何时湿润了,只因他在这片落叶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在他追逐自己的大学梦时,也曾被生活的旋风一次次抛起,在空中害怕、孤独、迷惘,没有人能做到和自己一样的感同身受,少年必须学会一个人承受,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吧。刚来学校时有着种种的不适应,学习和生活时间的合理调配,学生会中的各种事务,还有个人的人际交往,这些对于少年来说都是未曾涉足的领域。少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深夜还在书桌前,有时会直接趴在书桌上面睡着。记不清有多少次遇到难题或者烦心事时会想念远方的亲人,怀念在父母身边时的安闲。但也仅仅是怀念,最后还是尽力去将事情做好。这个过程便是自己的一次沉淀,是一次量变的积累,相信终有一天,量变会带来质变,凤凰会迎来涅磐。
叶,任狂风肆虐,终是落地。在少年眼中,立冬之日也是立人之时,诚然自己不是精英,然而他将会选择如同落叶一般——零落成泥碾作尘,用自己卑微的力量,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