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月影徘徊 ——豫章故郡求学有感

来源:启航 编辑:赵豫陇 发布时间:2012-10-19 10:04:17 浏览次数: 【字体:

  站在窗前,皎洁的月从东边的湖面上升起。月色如水,月影在静谧的天地中探出身子,贪婪的看着深秋的月。这月色美景就在我的眼前,可是总有一种置身画外的感觉,为何不走下楼去,踏着月光与这美景融为一体呢?又何必受这扇窄窄的窗的束缚呢?

  出门,沿着楼下的湖,随意走去。这湖面积不大,环湖有一条幽静的青石板浦蒲城成的小路,路两边有重重叠叠的柳树,参差彼伏,恰为这小路撑起一顶顶伞,可以遮挡炎热的阳光,亦可以暂避萧瑟的秋雨。因此,在大学里,这湖畔便成为恋人们幽会的妙处。可是今夜,寂静的湖畔竟无一人,或许是今夜湖中的月太明太亮,此刻这美景独属于我,索性环湖独游。

  柳梢拂过面庞,痒痒的,这是风的把戏。调皮的她又搅入了了这一汪湖水中,揉碎了镜面。刹那间,支离破碎的月在水面上起伏。水光月光,交织在一起。这却使我发起愁来,又该如何捞起这细腻的碎玉呢?细细地向水面看去,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竟然有三两个嬉戏的墨点。活了的水墨画?噢!是小小的水鸭,他们也在为这碎玉找寻。时而抬头望天,时而用扁平的嘴呷呷这银镜,再不然就生气地钻入水中。可是这恼人的风怎肯作罢呢?直吹得柳梢拂动,草絮纷飞,也吹开了我的衣襟,累了一天的身躯被风紧紧地裹挟着。

  独自走着,可是这明月却静悄悄的斜在天边,投过来缕缕银丝。时而望向玉盘,“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其实把月比成白玉盘竟如此有趣味。这轮月以蔚蓝、深邃、高远的宇宙为背景,愈发洁净、古朴、清新、自然。

  这明月不似风,风时而温柔地飘过发鬓,时而凄冷地吹过面颊。而月呢?总是在天边伴你行走,你走她也走,你停她也停。晴朗的夜里,能时刻相伴的不正是这轮明月吗?何不沉醉与画卷中,忘却这份感伤呢?长风万里外的故园又该如何呢?时空相隔,也只得托付明月遥寄深情。夜深深,湖畔的虫蝉的低吟声也渐渐消失于夜色之中。更加凉了。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可我又该到哪里寻求诗仙的豁达呢?况且,这湖里可没有载得许多愁的小舟啊!

  上大学已数月,虽偶尔与家里有电话相通,可那简洁的三言两语又怎能使我明了父亲那被风凌乱的头发又白了几许呢?此时此刻,家中的火炉未灭吧?否则,明日清晨,父亲又得披上外衣,在风里踏着晨露,借着拂晓的光,爬上二楼,敲开邻人的们,换得一块炽热的煤球。在一阵寒暄后,返身回来,把煤重新添回炉中,一番忙碌中整间屋子又充满了祥和与温暖。而我呢?依然在暖暖的被子里重复着童话般的梦。

  这火炉虽小,可是它却是全家人的生活中心。一日三餐,开水热茶,皆由此火炉。仅仅是三餐,却要父亲去很远的地方买菜。常常只是为了节省一毛钱,却要走好几条街。当我睡意朦胧的打开门,提过父亲手中的袋子时,只是感到手中一沉,却从未注意到父亲粗糙的手中早已布满了勒痕,苍白的手背上还有寒风吹出的道道血口。

  有许多个夜晚,我与父亲隔着火炉相对而坐。火炉上只有一口小锅,煮的东西也十分简单,几块肉,或是豆腐,青菜,配料也是很随意的,不过是一包火锅料,盐,醋。沸腾了的开水翻动着,咕咕作响,上下起伏的豆腐在我的眼里也充满了趣味。它们在锅里争持着,翻滚着。水汽从锅里弥漫开来,暖洋洋的。松软滑嫩的都附在筷子上游动,费了半天气力,才将其请入口中。真烫!吐了吐舌头,吸了好几口凉气。浸入肉汤的豆腐早已渗透了香味。牙齿轻轻一合,顿时从牙齿酥到了了心底。还未来得及下咽,便迫不及待的抢过第二块。转眼间,锅里只剩下了沸腾的水,而香气浓浓。只好慌忙抓起筷子在锅里翻搅着。

  那月早已悄悄爬上大家家门前的梧桐树,攀爬在光秃秃的树干上。静静地把月光散下来。

  门前的梧桐很高,尤其是在冬天,寂静的月光洒在它的躯干上。黑漆漆的树影里藏着我。我就这么站在院子里,透过梧桐树光秃秃的树干看着月亮,从树的一端升起,从另一端落下,总是要在枝干感上逗留一会儿。也许她也想感受一下小小家庭的温暖吧!有时我也会在屋子里看着她,直到水汽从锅里涌出,渐渐模糊了玻璃,也模糊了我的双眼。

  家中院子里的落叶或许早已铺满了地面。在月光下,地面上银光闪动。在叶子上踏来踏去,搅得院子内一阵响动。时而来了一片云,遮蔽了月亮。瞬间豆大般的雨点从天上降落,哪里还顾及得到落叶呢?便飞奔逃回屋内,关了灯,钻进被子里。窗外传来沙沙的响动。起初只是感到门前的落叶被雨水打动。马上犹如千万匹马奔踏而来,多而不乱,杂而有章。无数个音符跳跃而出,在叶子的皮肤上舞蹈。一声重音,那又是风的伴奏。在黑暗里,尽管去享受。叮叮咚咚,轻轻重重复轻轻,舒舒缓缓再缓缓。雨滴梧桐,更显几分优雅。雨打芭蕉亦有几分忧愁。这不禁有了商略黄昏雨的味道了。雨滴也懂艺术啊!何不这样听下去呢?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夏雨阵阵听到冬雨哒哒。终于从童年听到少年,从少年听到青年。可故园的雨还在为我演奏起那熟悉的旋律吗?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夜,梧桐树下没有了我的身影,而在这蒙络摇动的柳枝下,却有我独自徘徊的身影。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想起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低矮的身子,爬上月台,又反身下来的动作与颤微微的背影。起初看来不以为然,只是觉得朱自清的泪水过于随意,内心里亦有一丝不屑,而如今呢?终于也获得了一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伤。挥之不去。即使暂时的忘却,它也坚定的袭来。即使懂了,也许早已只身天涯,独揽明月。

  今夜,如练的月光依旧拥抱着我,如同多年以前的每个夜晚。终于,浮华与躁动,一起被月光洗去,给我片刻的安宁。

  黎明即将到来,月亮渐渐向西沉了下来。踏着小路,细细的在心底收集起最后的片片月光,向寝室走去。熟睡了的蝉虫还没有醒,我只得放轻脚步,生怕惊扰了它们的梦,更怕惊走即将落下的月。

  再从窗口望去,隐约中在清晨的薄雾里还有月的身影。

  (编辑为欢迎您2138com太阳集团文法学院111442班学生)

【打印正文】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